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本报讯:西弗吉尼亚州曾轰动一时的少年伊恩失踪案】,竟在十年追诉期的最后一晚再起波澜。”
“据悉,本案失踪少年‘伊恩’在孤儿院时的好友们纷纷于近期收到《绝恋挽歌》登台重演的邀请函,而演出地点正是案发后尘封十年之久的【白雾剧院】……”
“经了解,白雾剧院经理现疑似精神失常,并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目前西弗吉尼亚警方称已介入调查,更多细节不便透露……”

在“浸入式恐怖剧场”盛行的今天,有位朋友曾对此类主题的题材加以概括,总结出“医院人体实验”、“校园霸凌冤魂”、“古宅冥婚闹鬼”三大类型,并将其戏称为“恐怖主题三俗套”。
虽未必全面,但上述三大类型确有不容否认的经典之处,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沉浸式恐怖主题”题材上的重复度之高与亟待创新之久。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暴风岛却另辟蹊径,将首部“悬疑恐怖”作品那深邃成谜的故事背景放在了美国某南部小镇的一座破旧剧院里。

而在沿用自家招牌“多线多结局”设定的基础上,主线也被分为“好友组”与“警探组”两大部分,让玩家以不同视角回溯这桩发生于十年前的悬案,重新定义“浸入式恐怖剧场”的可能性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好友组”视角

轻轻一敲,门就开了,身边的人也绷紧了神经……
不知怎么灯也黑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在黑暗中摸索……
血手印,到处都是血手印……
玩偶……诡谲的木偶戏……荒谬的想法……
十年前的那一晚,我们几人偷偷溜进剧院,伊恩却……
该死,明明已经很努力让自己忘掉这一切,可……伊恩还是出现了……
上帝,他会原谅我们的,对吗?
——《布罗迪的回忆录》

在“好友组”视角,玩家将化身“伊恩”的好友,于演出开始前重回剧院后台,与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如出一辙

而当你重新躲回最初的“藏身之处”,再次目睹那血腥又离奇的画面时,这一次,记忆的闸门或许将彻底敞开。

所有细节串联在一起的刹那,便是“伊恩”的遭遇浮出水面之时……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严格来说,“好友组”才算真正开足了火力的“恐怖主题”
这条主线里,“暴风岛”大刀阔斧地删减了解谜元素,单人任务也以寻觅角色回忆为引线,绝大多数都需要独自探索未知区域,等待与魑魅魍魉的“亲密邂逅”。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单人任务”堪称恐怖主题的精髓;而《白雾剧院》的单人任务毫无疑问是动了心思的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从空间分割、机关触发再到NPC的出场方式,每位“好友”独行途中的惊悚点无不恰到好处,恐怖程度也十分得当,足以让“奶妈”声泪俱下,又不妨碍“坦克”欢乐吃瓜。

而创新又人性化的“胸前比叉”的认怂方式,也让“奶妈”们在心理上拥有了额外的后盾。

另一方面,作为“浸入式恐怖剧场” ,自然少不了“演绎”的部分。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纵观同类主题,劳烦NPC“施展才艺”几乎成了必备环节,“佳人倩影逆光起舞”的操作也是屡见不鲜;但一味为表演而生却缺乏了与剧情演绎的结合,很容易造成故事节奏上的“脱节”。

在这一点,《白雾剧院》则剑走偏锋——灯光一打,大幕徐徐拉开,一出无声却狰狞的“木偶戏”,在“焕然一新”但难掩破旧的剧院舞台悄然上演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凌乱又破碎的四肢,合着怪诞却变调的配乐吱呀作响;荒谬又邪魅的动作,仿佛下一秒所谓的“木偶”便能挣脱束缚,冲向台下颤栗的“观众”。
对于一心寻找“伊恩”下落的“好友组”玩家来说,眼前的演绎有着别样的“隐喻”

真相在令人恍然大悟的同时,又不禁毛骨悚然;这种“沉浸式元素”与“剧情”深度交融后的创新,足见主题用心之深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好友组”视角的结局方面,个人认为最契合的是“超度”结局——在这条线里,玩家将了解到“伊恩”的最终下落,并亲手弥补十年前的遗憾

不过,倘若“警探组”比较给力,取得了本案的关键证物,还是建议“好友们”以大局为重。

“警探组”视角

我们是警探,受过专业的训练,我们不会怕……除非遇到不可抗力……

别看这剧院人迹罕至,藏的秘密还真不少……

亨特探长打开的“密码箱”……成了结案的关键证物……

最终,我们用了一种离奇的方式去结束这一切……极富想象力……也卓有成效……

歌声很美妙,仿佛这一刻,便是永恒……但我们已来不及……

一切都结束了

是的,都结束了……

——《“白雾剧院失踪案”卷宗》


身为“警探”,自然要以查清真相,缉拿凶手为己任;但随着调查深入,事情的走向愈发诡异。

失踪已久的“贝蒂”、癫狂无主的“加文”、陌生又熟悉的“杰克逊”……十年前的“恩怨情仇”,正随着与他们的相遇而渐渐清晰。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警探组”视角可以说是“暴风岛风格”与“恐怖风格”的一次“折中”。
在这条路线里,你既有机会与演员同台高歌“百老汇”经典曲目,也要时不时提防冷不丁的“Jump Scare”,更要留意决定结局走向的“支线谜题”

虽然谜题在数量上较暴风岛其他作品有所减少,但仍保证了足够的量去推动主线与支线,是兼顾“综合性”与“全面性”的一次体验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暴风岛的主题全部取消了对讲机,即便这次走的恐怖路线,也极少提供“场外援助”。

而之所以能有这个底气,主要源于两点:一是谜题逻辑顺畅、难度控制得当;二是机关道具不管“正确操作”还是“误操作复位”都有清晰明确的提示音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警探组”视角的结局方面,私以为“分裂”结局最佳——在这条线中,你将看到一段完整的爱情故事,有浪漫、有纷争、有执念、有赎过……

一切因剧场而起,一切又以剧场告终,爱情的凄美与世事的无常,总是那样令人唏嘘动容。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关于《白雾剧院》的“完成度”与“全面性”相信无需赘述,在此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双视角”机制做下定量总结——

两条主线在前2/3时间段几乎不会有交集,后1/3虽然汇合,但已存在“友情”与“爱情”两条情感线,关注点与体验感也是截然不同

因此完全可以把“好友/警探”两个视角当做两个独立的主题进行体验,值得复刷。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此外还有一点想夸,那就是亮点频出的“相关视频”——无论疑窦丛生的背景介绍、轻松巧妙的规则解说、还是能精准吊起玩家胃口的复盘展示,暴风岛在这方面的水准算得上是业界标杆

当然评价再高的主题也免不了有些小“瑕疵”,这点玩家方面指出最多的可能就是“好友组”与“警探组”汇合的时间点容易掉节奏,出现“一方焦头烂额另一方却云里雾里”的状况。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至于其他类似“好友组衣服过于花俏显得不上镜”,“恐怖程度还需提高或需要降低”等问题,则属于见仁见智的范畴;最迫切的建议也有一条,那就是——

 赶紧出隐藏结局吧,相信大家都等不及了!

后 记
有人说:“测评更像是从第三者的视角,以冷静理智的角度去看待整个游戏”,但个人还是想就亲身体验说几句心里话。

时隔许久回看《白雾剧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主题中遇上了怎样的惊悚点,也不是解开了怎样的谜题,而是与我一起玩这个主题的小伙伴与他们在游戏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年少时,谁不曾有过几个情投意合、患难与共的伙伴,谁不曾对他人知根知底、掏心掏肺,一同意气风发地追赶过朝阳,也一同伴随着晚霞畅聊过人生。

但某天,或许只是件小小的琐事,却让他们因争吵而分道扬镳,因误会而逐渐疏离,因遗忘而渐行渐远,因冷落而不相往来……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就像故事中“伊恩”与他的好友们那样:十年前的夜晚,他们走进了剧院,却被茫茫“白雾”掩盖了一切;唯有午夜梦回,才感念来时路上的陪伴,并愧疚自己没能好好道别……

老朋友,你还好吗?

老朋友,《绝恋挽歌》又登台重演了

老朋友,this is the moment

I’ll gather up my past

and make some sense at last……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EGA为您观察实景娱乐各个角落-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

参选测评 | 北京《白雾剧院》-“浸入式恐怖”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