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作者 | bank  编辑 | 碎语

《从零开始设计密室逃脱》一书中曾将第二代密室依据技术发展和玩法发展线路,划分为“机械密室”与“剧情密室”两类分支;前者强调机关的合理运用,后者关注故事的生动表达,这或许正是结合了两者长处的机械剧情密室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等到“万物皆可沉浸”的今天,机械剧情密室开始与时俱进——新兴科技、舞台表现、深度剧情……更多元素融入重新定义了“再沉浸”的概念,而南京小Q·沉浸式密室推出的《漫长的告别》也以自身的优异表现诠释了此类主题的全新可能。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重返母校,走进回忆


来到心理诊所的玩家会共同扮演扮患有遗忘症的【米娅】,因【安】这个名字总是浮现在脑海,但她自己却始终难以忆起两人过往,于是在催眠师的帮助下【米】重返母校,亲自寻找即便失去记忆也难以割舍的羁绊与真相。
站在“格蕾雅学院”的大门前,典雅、精致、略显年代感的欧式校园很容易成为玩家对此地的第一印象,但此时的他们尚且不知,门后将是一场精彩的“再沉浸”之旅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情景代入的“再沉浸”


进入密室逃脱情境,是获取沉浸感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接、来源于感触的一步。所谓情境的“再沉浸”,并非是机械地将与时空背景、故事元素相匹配的置景陈列、道具机关排列组合,而是将这些元素有机地渗透到构筑时空观、服务世界观的方方面面。

在空间层面,作为一个百平米的密室逃脱主题,《漫长的告别》致力于将每一寸可视空间都运用到极致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以心理治疗室为例,屋内居然密集的排布诸多专业设备设施:心理检测智能系统嵌于墙内,模拟沙盘游戏铺在地上,催眠装置同风扇扇叶巧妙结合。单一照明的暗角效果,配合窗外的环绕立体声效,空间在视听觉的误导下,更具无边性和神秘感

正当我们准备对治疗室空间边界进行深入探索时,巨型机关配合光影打了一个绝妙的“视觉差”,眨眼之间,崭新的学院场景便浮现于眼前。之后的空间中,也几乎都难以看到如“教室”“寝室”等场景标识,而是以风格明确、主旨鲜明、细节满满的置景实现“玩家解读”同“场景设定”的二元合一。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在时间层面,心理题材和穿越题材的密室逃脱都有一个共通点,那便是非线性叙事。当时间线条陷入无序,玩家能够更高效地拾取“记忆碎片”、建构“故事宫殿”。但是,时空的混乱感却较难避免,“怎样让玩家迅速感知对应的时空状态”成为必要话题。

而在《漫长的告别》中,玩家之所以能够头脑清醒地行走在不同的时空中,得益于关键道具和元素的有效运用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例如,悬挂在墙上的钟表倒转象征着剧情走向进入“倒序”模式,标记“记忆碎片”对应的时间节点;【米娅】的画外音表露自己同【安】的情感变化,披露二人关系的好坏兴衰;贯穿始末的关键道具“晚星”画作,在破碎的叙事片段中拼凑完整,使倒叙的、间叙的、插叙的、补叙的元素趋于顺序,实现“故事宫殿”的完整构建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剧情探索的“再沉浸”


源自剧情的沉浸感应是玩家代入情境中,跟随情节跌宕起伏的走向形成的一种共鸣状态。而在《漫长的告别》,主题紧扣 “景框”和“悬念”两种手法,引导玩家在验证假设中破除悬念、廓清迷雾。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所谓景框,指的是构建一种“窗户”展现世界的局部状态。在《漫长的告别》中,【米娅】和【安】的情感变化是剧情的重点,为了重点呈现这一抽象的感情元素,创作者搭建了一个脚手架,将其化为一个具象,既“晚星”画作。

透过围绕这幅画展开的剧情,玩家见证了两名女生由陌生走向熟悉、经同学发展为闺蜜的情感走向的同时,冲突亦潜伏其中。而随着矛盾进一步被激化,故事脉络趋于清晰、人物情感逐渐立体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悬念,是调动玩家好奇心、增强剧情吸引力、激发玩家能动性的目的合集,在《漫长的告别》中,悬念的设定也被运用的恰到好处

例如游戏伊始催眠师便以心理测试的形式,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链,且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部分内容却在后续游戏中被证实为关键要素。再如创作者运用“叙诡”手法刻意对一些关键剧情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以赋予玩家验证假设的空间,并借反转完成从铺设悬念到解释疑点的完整闭环。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情感共鸣的“再沉浸”

玩家同角色的情感共鸣,是实境娱乐艺术核心追求之一,也是衡量机械密室逃脱作品沉浸感的价值标尺之一。在《漫长的告别》中,扮演【米娅】的玩家在情境“再沉浸”和剧情“再沉浸”中,完成了“真实我”同“角色我”的合二为一,实现了情感共鸣的“再沉浸”

【米娅】是遗忘症患者、格蕾雅学院的毕业生、【安】的同学和朋友,这些身份都是游戏设定赋予我们的。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继承【米娅】的身份、经历和内心情感,这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例如,来到【米娅】宿舍的我们,从小白板、手帐册、日记本中搜集关于知识、情感、经历的蛛丝马迹,完成个人身份的觉醒。【安】走进我们的世界后,我们以身入局,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互信任,实现了友情关系的觉醒。

随着两人关系走向白热化,矛盾、冲突、迷雾遮蔽双眼,经历了个人身份和友情关系的情感投射,我们早已化身【米娅】,开始了对自己和【安】的使命救赎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多重觉醒的顺利实现,是巧设游戏机制、视听元素融合、机关服务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漫长的告别》将场景机关、声光特效服务于情感共鸣的突出表现例如,在表达【安】在漆黑的走廊中独自行走的那种孤独感时,悠长的走廊灯光几近瞬灭,在微弱的灯光指引下,我们触摸着墙向前走着,恐惧、焦虑、不安漫上心头。

再例如,一场景中的“天花板”以象征隐喻的形式,代表【米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伴随着歇斯底里的语势增强,逐渐下降的“天花板”之下,空间狭小到仅可以匍匐伏地,我们也将深切感受到【米娅】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写在最后


笔者蛮喜欢该作中的一句话:死亡从来不是终点,遗忘才是鲁迅先生也曾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快到还没有好好的缅怀逝去的人,就已经难以回忆起那些曾经的美好;有的时候,时间过得很慢,慢到每一天都在后悔曾经没有珍惜爱自己的人,并在无限的懊悔和追思中昏昏度日。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而《漫长的告别》作为一款非典型的机械剧情密室逃脱,它将大型机关、场景变化、声光特效等诸多沉浸式剧场中经常运用到的设计手法运用其中,融入叙述性轨迹、情感投射、推理演绎、象征隐喻等剧本创作手段,呈现出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优质作品,有力击碎了“小面积”“硬核推理”“轻机关”等目前市场上对机械剧情密室逃脱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经历了粗放式产业发展、井喷式作品产出之后,实景娱乐产业的“水”也在缓缓退去,慢慢走向行业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类目细分化、内容健康化、手段科技化的实境娱乐产业,正对产品质量有着更多的要求
所以对于机械剧情密室逃脱而言,或许坚守本心、守正创新,在密室逃脱游戏基本命题下,面向未来、保留本来、吸收外来,才能够在发展洪流中屹立不倒。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排版 | 碎语 素材 | 小Q·沉浸式密室(夫子庙店)

本文谢绝未经EGA授权的转载摘编,如有需要请私信联络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 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EGA带您逛遍实景娱乐 –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包含微量恐怖元素,附上怕指数作为参考】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

参选测评丨南京《漫长的告别》- 机械剧情密室的“再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