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の实境元宇宙
新业态助力演艺多元持续发展
2023中国(苏州)演出交易会聚焦“文旅新消费”这一热点话题,以“沉浸、互动——新空间新模式驱动新消费”为主题的分论坛,围绕沉浸式、互动式演艺和新型演艺空间等新业态,6位业内头部相关企业和戏剧领域、消费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演艺新业态与商业联动的新模式,以代表性创新案例,推动演艺机构探索更多可能。
演出新业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武芳梅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演出和艺术品监管处处长
演出行业发展到今天,政府管理、市场主体、协会组织的作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沉浸式演出、演出新空间等新业态,在市场需求、技术变革、产业升级、政策支撑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和发展,并呈现出演出场地新、观演体验新、经营模式新,综合带动作用大等特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随着市场消费群体扩大、技术进步和政策力度加大,演出市场会更加广阔。
目前,我国演出新业态出现时间并不长,总体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重形式轻内容,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线演出新的商业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首先将坚持文化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监管和培育并重,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三是要加大技术和人才的培训培育,培养更多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演出新业态发展的支撑。
演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努力,希望各市场主体、企业多了解政策、多判断趋势、加大改革创新、加强积极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推出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沉浸体验IP打造与文商旅融合新消费 费溢群 上海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个行业主体,上海开心麻花在准备进入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新产品赛道时,所观察到的更微观的切入口,我称之为一种用户型视角。
70后和80后比较习惯从文字、小说、影视等完整性作品来完整地接受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索加工再进行完整性输出。95后和00后阅读世界和解构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而言更加碎片式、游戏化。阅读式视角和游戏式视角很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更多通过代入和想象去完成对文艺作品的吸收和内化,但后者需要更多地强化“我”的身份,或者强化我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身份、作用和互动。
我们需要了解年轻一代在文化、娱乐认知角度上的变化,才能生产出年轻人接受和喜欢的文化产品。从2021年9月上海推出第一部沉浸式作品《疯狂理发店》开始,开心麻花就在选品和选址上尊重用户从阅读理解到游戏互动的结构性变化进行互动和设计。之后又推出《疯狂星友团》《嘿亚利桑那》《空降未婚妻》以及体验感和互动感更强的三部游戏剧场《里弄1992》《横财十万贯》《赝品拍卖师》。
当下《疯狂理发店》在上海、苏州、杭州、天津、成都、长沙、南京有7个点位,《疯狂星友团》接下来也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多个城市常驻。各位若有沉浸式项目和新的演艺空间合作想法欢迎多多沟通。
苏艺新业态新空间运营探索 张亮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
疫情期间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做了很大调整,把电影院改造成兼具演出功能的空间,把原有150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改造成小剧场演艺集聚区,同时把跟演艺文化关联不高的空间调整成院团驻地以及艺创空间,成为小的产业孵化器。比如剧院一楼两千平米的地方入驻了开心麻花、笑果、小不点大世界等二十多家文化企业,从上海、北京、杭州、西安集聚到苏州进行演艺文化交流和合作。我们希望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结构调整中找到苏艺新的发展机遇。
苏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城市文化、消费需求、年轻人生活方式等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小剧场更符合苏州的文化特质。苏艺在原有空间里集成了9大演艺新空间,打造出苏艺演艺文化集聚区。这个集聚区其实是艺术中心叠加的升级产品,目前运营最大的难度在于要把12个剧场空间的演出当成旅游产品来运营。
过去16年苏艺一直没有停下对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和重塑,这是苏艺成功的重要原因。此外,苏艺还聚焦核心业务,始终以演出季培养观众,以综合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用艺术教育持续培养观众;不断构筑和探索演艺+的平台化发展共享模式。我认为,对于新空间、新消费,我们需要保持年轻态、多元化的思维,持续自我学习和更新,这样才能让企业和演艺事业持续地走在城市最前沿。
乐童剧场的亲子市场突围 陈东瑜 乐童(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
乐童算是行业“新人”,但成长步伐比较快。2017年正式加入演艺行业,上演的第一部亲子剧是《小猪佩奇》,截至目前大概演出近3000场儿童剧,成为亲子剧领域市场第一梯队的成员之一。乐童聚焦儿童演出市场细分赛道中的亲子家庭,布局思考的是如何在细分赛道中实现突破,以及赋能商业Mall的转型。
乐童的运营逻辑主要在四方面。一是IP资源。乐童与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的腾讯少儿等全部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家熟悉的奥特曼、小猪佩奇、托马斯小火车、蓝精灵、变形金刚等IP全部拿下,有着很强大的IP背书。二是空间打造。对电影院进行改造,保留空间特性的同时增加舞台演出设备,重新设计座位模式,让它更沉浸、更互动。三是专属儿童沉浸式体验。不仅推出优秀IP剧目观演互动、音乐剧演出训练营,还举办剧院里的亲子Party。四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整合营销。分成现象级营销和线上线下组合拳的方式,线上主要打通两微一抖一红书,通过抖音、小红书获客,通过微博、大众点评形成自来水式客群,最终都融到线下剧场来。
乐童希望通过儿童剧场形成亲子摄影、亲子购物、亲子萌宠、亲子游玩等整个亲子产业链,通过乐童剧场或者项目巡演形成多频次小剧场演出,给商场和电影院加持。
演艺+互动为新业态创造无尽可能 米守春 EGA实境互娱产业平台主理人
EGA实境互娱产业平台可以理解为一个评测和分析数据的民间机构,每年在全国选出200多个评委,评测全国1000多个沉浸式线下项目,用数据支撑演艺和互动等其它业务。
从数据上来看,这两年中国演出机构为应对疫情影响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等空间资源开辟新型的演出场所,形成演艺新空间。其中沉浸式、互动式演艺项目成为新空间的主要演出内容,2022年前三季度沉浸式互动体验类项目已经覆盖儿童剧、话剧、戏剧、魔术等多种艺术类型,在演出场次中占比达8%以上,比2021年同期上升40%。
从传统演艺、沉浸式演艺到沉浸互动演艺,“沉浸式”打破了传统观演的空间关系,“互动式”打破了传统观演的角色关系。观众的参与性得到极大释放,不固定的剧情也增加了开放式结局,备受24岁到35岁的年轻人欢迎。
通过2020年到2022年期间分析1998个新业态作品了解到:女生更偏爱密室逃脱、剧本杀类项目,男生偏爱酒吧演艺项目;新业态作品里含演艺的内容已占到72%,在这些含演艺内容里以互动演艺为主的占44%,即目前市场上大概有1/3的业态是以互动演艺为主的。新业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业态界限模糊、演员社会认可度太低、管理欠规范等,希望主管部门和协会带领大家推动演艺新业态健康发展。
国内公共空间表演的现状与前景 孙荣波 上海勿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乌龙剧团艺术总监
有别于以往的庙会表演,现在的公共空间表演指的是融合了戏剧元素的现代公共空间表演,它可以融合杂技、舞蹈、音乐、器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剧场,甚至不拘泥于室内空间,有着充分发挥空间的公共空间演出。
目前国内不同公共表演团队有着自己的喜好、特征以及侧重的表演领域。比如马良工作室近几年开始做大型装置,他们擅长将现代舞与民族民俗内容相融合,呈现现代舞风格的公共空间演出;广州的“空壳”偏向戏剧类的呈现;重庆的“有光戏剧”由多位女生组成,作品少女感十足;广州的“五月戏剧”擅长做发光的剧偶;我的团队强项则是高跷和巨型木偶,很荣幸操盘了乌镇戏剧节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的戏剧嘉年华单元,见证中国公共空间表演艺术成长。
公共空间表演相较于传统剧场传播方式更加自由,未来可能成为活跃于在商业空间、旅游景区和文创园区的主力、且趋于日常化。不可否认,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面临演员不够被尊重、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不足、由传播太快导致的盗版泛滥等问题和难题。但现在各大城市的艺术节庆风头正茂,公共空间演出的质量定会往上提个台阶,举办主体也会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城镇、乡村转移,这会是未来的趋势。
作者:向雯 编辑/排版:刘嘉